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25 >

北京文史|那些“失踪”和“扬名”的北京老字号

时间:2024-10-22 08:25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上世纪50年代,在工商业公私合营运动前后,有些老字号被照顾搬迁到新的地址,或被指定与同业合并继续营业。当然,这样做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为了更好地扶助有特色的老字号的发展。但是,有些事情的发展是始料不及的。比如,有的老字号就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地消失了。

▲上世纪60年代内联升的老门脸 | fotoe供图

就拿老北京原有的三家驰名的烤肉店——烤肉宛、烤肉季、烤肉刘来说吧。他们曾经是鼎足而立的,可是在那次调整老字号网点后,原在骡马市大街的烤肉刘被调整迁到东四十二条路口营业,不久便烟消云散、化为乌有了。

还有就是原在隆福寺街的百年老店“灶温”面馆,该面馆曾以昼夜不封火,方便顾客,并有拳头产品“一窝丝”小刀抻面而享誉京城。但是,当与原在东安市场吉祥戏院对过的森隆餐厅共同迁到十二条路口一个二层楼,楼上、楼下同时营业后没多久,“灶温”便不见踪影、不知所终;唯“森隆”一度改名江苏餐厅在那里坚持了较长时间。

事情总要一分为二,搬迁、合并老字号也有成功的例子。例如“独一处”,它有着乾隆御赐的虎头匾(该匾存世二百余年,在天子脚下,正阳门大街上,绝不会造假)。惜该店几代主人都太老实,不会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宣传自我。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独一处”竟然依旧是炉灶设在门口(一来节省室内面积,二来通过炉灶作招牌)的饭铺那一等级的小餐馆。可是在那次调整老字号网点后,由鲜鱼口南迁至鲜鱼口北(现址)后,营业面积不仅得到空前扩大,其知名度也与日俱增。

还有“内联升”鞋店,清朝时店址在内城的“东江米巷”,专为大内做靴鞋。庚子之乱后东江米巷成了使馆区,更名东交民巷。“内联升”遂迁至前门外廊房头条,变为两间门面的鞋铺。所幸后来迎来了公私合营,被照顾迁至大栅栏。由于与“同仁堂”成了近邻,从此得到了店面的辉煌。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12年第一期《老字号会仙居》

作者:李滨声